最近,大荔縣的杏和南瓜陸續進入采摘期,苗飛和張輝忙得不可開交,每天要賣掉6000余斤杏、7000余斤南瓜。
“這杏是自己吃呢,沒打藥。”
“鈴姐,你家杏不錯,今天就幫你賣了。”
5月22日,記者在大荔縣官池鎮王馬村見到苗飛時,他和張輝正在村民孫小鈴家的果園里查看杏的品質。
苗飛和張輝是遠近聞名的“網紅”,全網已收獲236萬粉絲,僅去年一年幫村上和周邊村民賣了600萬余斤果蔬。
倆人都是土生土長的大荔人,按村里輩分他們是叔侄,34歲的張輝是叔叔,32歲的苗飛是侄子,兩個人年紀相仿,從小一塊玩到大,也算發小。
在成為“網紅”之前,苗飛在西安經營一家水果店,張輝做餐車生意,空閑的時候送外賣。2020年6月,苗飛回村里照顧媳婦坐月子,閑暇時玩手機發現短視頻很有意思,就想試著拍拍,他第一時間想到了張輝。
“叔,你有時間嗎?咱一塊拍短視頻。”
“賢侄,你叫我干,我就干,我相信你。”在縣城送外賣的張輝接到苗飛的電話,二話不說就回來了。
“剛開始團隊有5個人,我們主要是拍一些農村題材的搞笑短視頻,想著能給大家帶來快樂的同時把咱大荔的傳統習俗傳播出去。”苗飛告訴記者,因為剛開始接觸,很多都不懂,剪輯、配音、制作、文案,都是從頭開始一點點學,慢慢摸索,最初拍一個短視頻得兩三天時間。
沒想到這些視頻贏得了不少粉絲,兩個月時間,播放量達到五六百萬,點贊十幾萬。
粉絲越來越多,人氣越來越高,但是沒有任何收益,拍了半年多,團隊里的其他三個人陸陸續續退出了,只剩張輝和苗飛了。
“剛開始拍攝短視頻純屬愛好,沒想著去掙錢,但是大家都上有老下有小,要養家糊口。”苗飛說團隊解散的那段時間,他們非常崩潰。
怎么辦?得想出路??!兩人不肯放棄。
2021年3月初,倆人到縣城一邊打工掙錢,一邊想如何走下去。
2021年5月,村里幾戶村民種植的十幾畝豐園紅杏熟了,卻因為面積小不成規模,客商嫌量小裝不起車不愿意收購。
“當時杏已經紅了,如果賣不掉的話只能爛在地里了,有人說你們一天拍短視頻呢,能不能幫大家在網上賣杏。”張輝說,他們當時心里也沒底,新注冊了一個叫“大漢果蔬”的賬號試著去拍。
剛開始三四天,效果并不理想,下單者寥寥無幾。于是,兩個人白天拍攝,晚上研究如何讓視頻爆量。
終于到了第7天,倆人拍攝了一條張輝在果園里端著果盤走秀的視頻,播放量達到一千多萬,意外“走紅”,且帶來了1.6萬件的訂單。
“不是在他家床上,就是在我家炕上,每天熬到凌晨3、4點。”張輝告訴記者,為了幫村民把杏賣出去,倆人連續熬了一個月,把他們村連同周邊幾個村的杏都全部賣完了。
這次小小的成功,也讓叔侄兩人重拾信心,決心通過拍攝短視頻、開直播賣家鄉農特產,既助農也增加自己的收入。
通過兩年的努力,他們帶貨的農產品,也從大荔擴展到渭南乃至省內外,銷售量達到45萬件。
時間長了倆人還發現一個規律,叔叔張輝賣樹上結的賣得好,去年光杏和冬棗就分別賣了20萬斤和17.5萬斤。侄子苗飛賣地里長的賣得好,去年一年賣了500萬斤紅薯。
“我們賣得最好最多的是大荔的農副產品,最近除了杏,我們大荔的貝貝南瓜也上市了,下個月開始賣桃子,大荔果蔬品類豐富,只要用心做,肯定能做好。今后我們要向著專業化路子發展,用心經營好這份事業,用年輕人的力量和創新能力服務當地產業,帶動更多群眾增收致富。”對于未來發展,叔侄倆充滿信心。